- 六聚戒名義
- ﹝出翻譯名義﹞ 聚者, 集也。 由眾生罪有重輕故, 佛制諸戒, 結罪不一, 因隨其重輕, 集分六類, 故云六聚也。 〔一、 波羅夷〕, 梵語波羅夷, 華言棄。 謂犯此罪者, 永棄於佛法之外也。 又云極惡。 釋義有三: 一者由犯此戒, 道果無分; 二者不與僧中共住; 三者捨此身已, 當墮地獄; 故名極惡。 〔二、 僧伽婆尸沙〕, 梵語僧伽婆尸沙, 華言僧殘。 謂犯此罪者, 如人被他所殘, 命雖未盡, 形已殘廢, 小有可救之理, 僧為作法, 除此之罪, 故名僧殘。 〔三、 偷蘭遮〕, 梵語偷蘭, 善見律云: 偷蘭名大, 遮是華言, 謂遮障善道。 此華梵兼舉也。 謂犯此罪者, 大障善道, 墮於惡趣也。 (善道者, 人、 天也。 惡趣者, 餓鬼、 畜生、 地獄也。 ) 〔四、 波逸提〕, 梵語波逸提, 華言墮。 謂犯此罪者, 當墮八寒八熱地獄也。 (八寒者, 頞浮陀獄、 泥賴浮陀獄、 阿吒吒獄、 阿波波獄、 嘔喉獄、 鬱波羅獄、 波頭摩獄、 芬陀利獄。 八熱者, 想獄、 黑繩獄、 堆壓獄、 叫喚獄、 大叫喚獄、 燒炙獄、 大燒炙獄、 無間獄也。 ) 〔五、 波羅提提舍尼〕, 梵語波羅提提舍尼, 華言向彼悔。 僧祇律云: 此罪應對眾發露懺悔。 是也。 〔六、 突吉羅〕, 善見律云: 梵語名突吉羅, 華言惡作。 謂身口所作之惡也。 四分律本云: 梵語名式叉迦羅尼, 華言應當學。 謂此戒難持易犯, 常須念學, 故不列罪名, 但云應當學。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